中文 | EN

科沃高新周讯-2021第12周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3.22  点击率:5723

南方科技大学:超强木材水凝胶,可用于骨骼修复


最近,南方科技大学任富增副教授团队受天然骨骼和木材的启发,提出了一种仿生策略,该方法可通过将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浸渍到脱木素的木材中,然后在原位矿化羟基磷灰石(HAp)纳米晶体来制造高度各向异性,超强且坚硬且具有骨传导性的水凝胶复合材料。排列良好的纤维素纳米原纤维使复合材料具有高度各向异性的结构和机械性能。对齐的纤维素纤维的强分子间键和水凝胶/木材相互作用以及HAp的增强纳米填料使复合材料具有显着的抗张强度67.8 MPa和弹性模量670 MPa,比常规藻酸盐水凝胶高三个数量级。更重要的是,生物相容性水凝胶与对齐的HAp纳米晶体可以在体外有效促进成骨分化并在体内诱导骨形成。骨向内生长到水凝胶复合支架中也产生良好的骨整合。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生态友好,可行且可扩展的方法来制造各向异性,强固,坚硬,亲水和骨传导性水凝胶复合材料,用于骨骼修复。相关论文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清华大学研发出1400°C超绝热高强泡沫陶瓷


清华大学汪长安、佛罗里达大学An Linan与麻省理工大学李巨强联合,以具有高温稳定性的耐火陶瓷为原料,提出了一种合成具有中空晶粒纳米结构的陶瓷材料的新方法,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25℃-1400℃)具有超绝热性能。该制备方法具有灵活性、可控性及普适性。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25℃-1400℃)具有超绝热性能,打破了传统制备手段的局限性。制备的厘米级样品具有251 MPa超高的抗压强度、抗100 MPa的高弯强度,以及在高达1400℃下仍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这项研究为纳米技术在高温条件下的应用开辟了道路。这项研究发表在《Materials Today》上。


俄提出新技术能低成本获取氙气


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和下诺夫哥罗德州立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从天然气中提取氙气的方法,从而大大降低了氙气的生产成本。科研团队称,天然气的不同成分在结晶水合物中具有不同的解离压力,因此,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有可能逐渐从这些晶体中释放出不同的气体。基于结晶水合物的这种特性,科研人员从模拟天然气的混合气体模型中提取了93.05%的氙气。新的氙气提取方法的优点是能耗低、实验设置简单、可扩展性强、气体分离效率高以及无需破坏性试剂。该项科研成果近日发表在《天然气科学与工程》杂志上。


俄研发用“意念力量”操作计算机的技术


莫斯科国立心理与教育大学科研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独特的系统,可以在“凝视”下用“意念的力量”来控制计算机。该系统建立在读取大脑磁场的原理之上,有助促进残疾人使用计算机。该系统是眼动追踪技术和另一种用于帮助残疾人的技术——脑机接口的结合。通过区分执行某些智力活动时产生的大脑信号,脑机接口允许用“意念的力量”向计算机发出命令。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神经科学前沿》杂志上。


刘忠范院士获得第八届纳米研究奖


近日,第八届纳米研究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获此殊荣。纳米研究奖由《纳米研究(英文版)》编委会、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及施普林格出版社于2013年共同设立,用以表彰在纳米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进而推动纳米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刘忠范院士对石墨烯薄膜材料生长方法的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引领了石墨烯材料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飞速发展。他所主导推动的烯碳光纤,石墨烯外延辅助LED技术和烯铝集流体材料等极大地推进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被世界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公认为先驱和重要领导者。


工信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杨宇燕表示,要推动数字产业做大做强。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里列出的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发力,以应用为牵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开源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六部门: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


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先进、成熟的智能光伏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包括应用智能光伏产品,融合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智能光伏服务的项目。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大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支持力度,从政策、项目、资源配套等多方面支持示范企业做大做强。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组建,着力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


3月17日,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据悉,这是新型显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中心将立足新型显示领域发展全局,突破一批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流的工艺和产业应用技术,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突破核心装备技术。它或将改变中国乃至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走向。该中心由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牵头申请,这家非营利法人机构由TCL联合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聚华研究院是上述技术创新中心的依托及管理运营单位。


我国主导制定,全球首个物联网金融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17日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获悉,国际化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基于物联网(传感网)技术面向动产质押监管集成平台的系统要求》物联网金融国际标准。这是由我国专家作为主编辑制定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金融领域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适用于动产质押监管服务的物联网或传感网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有效对动产质押全流程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实现银行对动产质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加快编制


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向国家高新区发布“关于编制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国家高新区于2021年8月31日前完成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通知,科技部火炬中心要求各国家高新区按照《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有关要求,结合本园区实际,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产业体系、碳达峰与碳中和、单位GDP能耗、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等重点领域的目标;根据现有基础和相关目标提出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方案》要求,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部分高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根据《方案》,未来国家高新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产业不断壮大,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和一批绿色技术领先企业。


我国大规模储能项目研究启动


3月17日,由国家能源局委托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公司牵头开展的《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次开展该项研究,将填补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的技术空白,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据悉,此次研究内容含大规模储能系统接入电网适应性及按期性分析、大规模储能的纯新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关键技术等五方面。


中国电科发布第三代半导体关键制造装备


18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展上,该集团旗下电科装备成功发布立式LPCVD(低压化学气相淀积)设备。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关键制造装备,其将为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快速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供坚实保障。下一步该企业将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设备占领价值链高端,全力支撑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新华时评:杜绝骗子纠缠量子,监管需要同步跟上


新华社发表评论称,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量子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一些假量子真骗子也借势跟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杜绝骗子纠缠量子,相关部门首先要超前谋划、正本清源,根据量子科技的发展现状,明确量子商品的冠名标准和宣传界线,对明显夸大、虚造、有违科学常识的设置红线、及时制止。对欺诈行为要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华为等发布《面向2025智能光伏十大趋势》


3月17日,华为携手全球技术专家、咨询公司、能源智库,立足更低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电网友好、智能融合、安全可信四个价值维度做出预测,在北京发布了面向2025的智能光伏十大趋势,为新能源未来发展提供战略参考。分别是:高压高密、全模块化、主动支撑电网、光储一体、全面数字化、AI增效、虚拟电站、重构极致安全、综合智慧能源、安全可信。


深圳:拟鼓励基础较好的城区开展碳达峰试点、碳中和试点和碳汇试点


深圳市发布《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创新推动低碳试点示范。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深圳国家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和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深化碳交易在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协同减排作用,有序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大力推进区域、社区、园区、企业等各类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鼓励基础较好的城区开展碳达峰试点、碳中和试点和碳汇试点。


上海崇明将建立“碳中和”示范区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与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合作调查分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排放特征,研究制定符合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的碳中和示范区行动方案;探索契合崇明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碳中和示范项目,谋划切实可行的碳中和示范区技术路线图和实施路径;搭建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平台,共同打造崇明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高地。